感冒,真係食下藥就得?(2019年11月26日)
流感高峰期將至,大家要多多保重身體!但大家有沒有注意到,近年愈來愈多人感冒病情反覆,甚至變長期咳嗽,經年不愈?對於這個情況,我也有一些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。
「攻城,守城」
感冒,是一種外感疾病,最基本定義為外來風、寒、熱等邪氣從皮毛、口鼻侵入的疾病,就像攻城的外敵。而人,就像是一座城堡,有着層層的防禦設施和守城軍,不斷對抗外敵,中醫經典中《傷寒論》分六經、《溫熱論》分衛氣營血,都是類近的邏輯。如果每次感冒,都能及早治療、好好保養身體,自然藥到病除,但若然每次都拖延治療、飲食生冷酸味食物,又或貪圖方便、服用不當藥物壓抑病邪,等若開門迎賊、粉飾太平,外面看來還可以,裏面則巷戰不休,時間長了,自然城破兵疲,外邪則四處潛伏,如何知道邪氣潛藏、城破兵疲?
相信大家都有聽人說過:「我每次感冒前一定會先喉嚨痛/咳嗽」、「我每次感冒就會嘔吐/肚瀉」之類說話,其實就是新的外感到來時,身體防衛較為鬆懈時,潛藏的邪氣就乘機發難,出現一些「內亂」,又或身體外在防衛早已破敗不堪,外敵直接長驅直進,侵害脾胃等臟腑。
年年月月,不斷重複這種情況,病邪一層層累積,慢慢就壓制不了,變成反覆感冒或長期咳嗽,精神、睡眠、飲食都慢慢變差,到時要痊癒,就大費周張了。所以大家新病時,一定要積極治療,直至完全康復,不留禍根;舊病已經紮根的話,更不可待慢,當然病情日久的病人,治療過程一定比較反覆及漫長,但今日不面對,將來就一定付出更大代價。
聰明的大家,以後應該知道怎樣對待這小小的感冒嗎?
何謂外感?(2020年12月14日更新)
2020年好似好少人感冒,連我自己都聽到有其他醫師講今年好似冇咩睇過人感冒,但係今年年頭到年尾,我睇病講得最多嘅就係:「外感黎嘅」,得到最多嘅回應就係:「又係外感﹖」明明冇鼻水、冇發燒、冇咳、冇痰,點解我都話係外感﹖外感同感冒有咩分別﹖我一次過係度解釋哂。
我個人的外感病定義
首先要嚟D學術嘢先,所謂「外感六淫,內生五邪」,六淫就係六種外來主要致病嘅邪氣: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,由於暑邪係夏天獨有、唔會內生,所以內邪只有五種,《金匱要略》指出:「客氣邪風,中人多死。千般疢難,不越三條:一者,經絡受邪,入臟腑,為內所因也;二者,四肢九竅,血脈相傳,壅塞不通,為外皮膚所中也;三者,房室、金刃、蟲獸所傷。」將疾病源頭分為三種,頭兩種係外邪分入肢體和入臟腑兩大路線,最後一種就是各種內傷、外傷,我對外感嘅認知亦由此而來,感受以風為首嘅各種外邪致病者在我而言,都係外感病。
感冒同外感有咩分別
現代醫學將「感冒」作為一個獨立嘅病嚟認知,係上呼吸道感染嘅總稱,以發燒發冷、流鼻水、咳嗽,痰、頭痛等病徵為主要症狀。在中醫而言,感冒只係某部分外感嘅其中一種發展模式嘅初始階段,即係所謂的「表證」嘅一部分,外感病就係病邪嘅入侵之旅,如走普通感冒路線,一般先入肺而流涕咳嗽,然後入裏可入脾胃而泄瀉嘔吐,又可入肝而脅痛失眠,又可入腎而腰痛等等,相同嘅病邪亦可走不同嘅路,如風寒入經絡可致頭痛落枕等、入臟腑可致咳喘胃脹等,加上各種病邪互相搭配,就衍生出無數種「又係外感」。
「治病必求於本」,病嘅來路、走勢是病本很重要嘅部分,《傷寒論》之所以為經典,就係將「傷寒」(瘟疫)呢種外感病的發展徹底分析,令後世醫者可從此了解人類嘅生理特徵,啟發醫者對不同疾病嘅醫療方法,每個病人求診時都只係整個病嘅截斷面,如果每次治病只將焦點放係一個截斷面、冇串連起整個畫面,係冇辦法真正解決問題,就會出現好多原因不明疾病、無症狀患者、同埋冇「感冒」嘅2020年。
冇「感冒」嘅2020年
用爆竊作比喻:
咁今年是甚麼一回事呢﹖點解冇咩人睇感冒呢(上星期終於多左一輪)﹖有幾個可能性:第一,大家因為疫情怕咗去醫院診所;第二,病人身體太差,外感直接跳過表證而入裏,即係所謂「直中」,簡單地比喻就係屋企度門爛咗,D賊唔使破門就直接入屋,所以聽唔到破門聲;第三,外邪由天定,今年外邪特異,行走路線與別不同,又比喻一下就係D賊識係氣窗入屋,大家淨係識圍住大門眼望望,D賊入埋睡房開夾萬都未知。
個人認為今年係第三個可能,第一,臨床加市面觀察,排除咗;第二,全香港大部分人突然統一地體質衰弱(其實有d)到會影響到外感病傳變嘅可能性比較低。至於第三,今年疫厲之氣橫行及其傳變,我好幾個月前都已經有文章探討,時至今日,由於今年不同時氣都峻烈而多變,結合起嚟令肺炎又已幾經變化,夏日夾暑,轉涼後更變化迅速,先疫厲壅塞脾胃,後又好快轉為風襲頭目,上星期再轉風寒襲表,令感冒增多,今個星期而轉襲頭項而發痙病,令頭重而頸項僵硬,等如多種不同功能入侵者輪番侵襲,相信疫情發展難以樂觀。
最後總結:我同意今年的確絕大部分時間都好少人感冒,但係外感病,多到我厭世。希望大家會睇,睇完對疾病、外感、感冒嘅概念有新嘅認知。